7月2日上午,第十四届“华政杯”全国法律翻译大赛颁奖典礼曁卓越涉外法律翻译人才培养研讨会在华东政法大学长宁校区举行。本届法律翻译大赛参赛单位共600余个,报名选手包括学生、教师、法律从业者、翻译从业者、公司职员以及自由职业者等3030人。大赛经过初赛及决赛的激烈角逐,共决出特等奖1名、一等奖4名、二等奖8名、三等奖20名、优胜奖8名,来自吉林外国语大学的康敏同学获特等奖。
华东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应培礼教授,中国外文局副局长兼总编辑、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高岸明,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姜锋教授,上海市司法局副局长罗培新教授,上海市法学会专职副会长施伟东,上海市浦东新区司法局局长黄爱武教授,中国外文局翻译院院长黄玉龙,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指委秘书长、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院长张爱玲教授,华东政法大学研究生院院长、上海市法学会法学翻译研究会会长屈文生教授出席颁奖典礼并致辞,华东政法大学外语学院院长余素青教授代表外语学院及大赛组委会致辞。“华政杯”决赛选手和2023年度卓越涉外法律翻译人才培养研讨会参与者及其他各界人士观看颁奖典礼。颁奖典礼由外语学院党委书记黄岳峥主持。
黄岳峥主持颁奖典礼
华东政法大学外语学院党委书记黄岳峥首先介绍了本届大赛的主办、承办、协办单位,并对各方表达了诚挚的谢意。创业难,守业更难。经过十四年的发展,“华政杯”全国法律翻译大赛已逐渐成为一项法学界、外语界及法律翻译业界共同参与的标杆赛事,取得了较高的社会知名度,也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
应培礼致辞
华东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应培礼教授首先向线上及线下莅临典礼和研讨会的各位领导、学者、专家表达了诚挚的谢意,向各位获奖选手表示了衷心的祝贺。应培礼指出,涉外法律人才的培养与推送是法律翻译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基石,法律翻译人才培养也是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题中之义。近几年来,外语学院抓住时机顺势而为,聚焦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提升外语能力、跨学科解决问题的能力、跨文化沟通能力等,推动外语学院与法律学科深度结合,在培养“外语+法律”的复合型人才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国家输送了许多复合型、专业型、应用型人才。今年是“华政杯”顺利举办的第十四个年头,外语学院提供的数据展示了外语学院对法律翻译人才培养的不懈努力,也体现了“华政杯”全国法律翻译大赛在国内的良好口碑。
高岸明致辞
中国外文局副局长兼总编辑、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高岸明表示,如何更好地促进法律翻译事业的发展,与世界上优秀的法治文明互鉴交流,是每一位法律翻译工作者的崇高使命和责任。为此,他分享了三点体会:首先,应以服务国家大局为导向,加强我国法律翻译能力建设;其次,应以培养高端人才为抓手,努力打造法律翻译国家队;最后,应以开拓创新为新动能,不断推动新技术为行业赋能。高岸明还表示,华东政法大学外语学院在培养“外语+法商”复合型、专业型、应用型人才方面成果丰硕,助力国家法治现代化发展。高岸明代表中国翻译协会表示希望继续与华东政法大学等各大高校和机构密切合作,共同推动中国法律翻译事业蓬勃发展。
姜锋致辞
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姜锋教授首先向“华政杯”全国法律翻译大赛的成功举办以及各位获奖选手表示祝贺。姜锋指出外语人才培养与法律知识相结合的重要性,强调要积极将中国法律文献译介出去,讲好中国故事,构建中国形象,服务国家、服务区域、服务上海,为国家法治现代化发展作出贡献。此外,姜锋认可华东政法大学在“外语+法商”方向取得的成就,并强调学习区域国别知识以及培养拥有法律知识的国别区域人才的重要性,要急国家之所急,急上海之所急,解决目前的困境,促进上海区域发展。
罗培新致辞
上海市司法局副局长罗培新教授首先对大赛获奖者表示祝贺,然后进行了题为“在价值与技术之间——关于法律翻译的一点思考”的主题发言。罗培新结合庄子思想和翻译实例,提出“每个人都能自由地选择一种方式实现人生价值是自己的使命”。罗培新通过世行评估的名称更迭和世行评估关键术语的翻译,提出了法律翻译需要考虑源语的法律文化与接受国的法律土壤相适应的观点。他强调,在国际交往中我们要遵循“简约、善良、美好”的交流原则,在翻译中要宣传中国国学文化。最后,罗培新升华了思想主题,提出“没有技术的价值是空洞的,没有价值的技术是盲目的”的理念。
施伟东致辞
上海市法学会专职副会长施伟东讲到,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离不开精通国内法和国际法及目标国国内法的高水平涉外法治人才队伍。法律翻译能力是涉外法治人才的关键能力之一,法律翻译人才的培养是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题中应有之义。“华政杯”全国法律翻译大赛连续十四年的成功举办,不仅有益于法律翻译资源和人才的汇聚,并对上海乃至全国的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作出了卓越贡献。
黄爱武致辞
上海市浦东新区司法局局长黄爱武表示,新时代背景下培养涉外法治人才是落实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举办“华政杯”全国法律翻译大赛是发掘、选拔涉外法治人才的全新路径,卓越涉外法律翻译人才培养研讨会是对高端人才培养作出的有益探索。黄爱武立足浦东新区现有涉外法律人才的培养和建设成果,对新区未来法律服务高质量发展进行展望。浦东新区与华东政法大学在培养输送法律服务业人才有长期良好的合作,法律文本翻译一直得到华东政法大学外语学院的长期支持,浦东新区也将继续与华东政法大学在更多领域进行合作探索。最后,黄爱武祝愿“华政杯”越办越好,也希望有更多的优秀人才通过“华政杯”这一平台脱颖而出,成为助力中国涉外法治建设人才。
黄玉龙致辞
中国外文局翻译院院长黄玉龙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国家法律能力建设,用融通中外的语言讲好中国法治故事,加强习近平法治思想国际传播,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光荣历史责任和重大现实任务。对此,黄玉龙表明这需要建设建强高端人才队伍,锻造符合国家战略传播需求、培养能对外讲好中国法治故事的高端国际传播人才队伍,推动“法律+外语”交叉学科发展。黄玉龙表示,此次颁奖典礼体现了华东政法大学对于法律翻译人才选拔培养的高度重视。他强调,讲好中国法治故事、传播好中国法治声音已经成为我们共同的时代使命,希望与华东政法大学进一步深化合作,为做好中国法治国际传播、更好对外宣介习近平法治思想作出更大贡献。
张爱玲致辞
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指委秘书长、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院长张爱玲教授首先对主办方和所有获奖选手表示热烈祝贺。张爱玲表示,各参赛选手所具有的专业法律知识和成果不仅是对本身的肯定,也是对我国法律翻译事业、法律事业的鼓舞和推动,有助于进一步推动我国法律翻译人才的培养和发展。同时,张爱玲提出加强法律翻译人才的培养,提高专业人才的专业素养、技术素养和实践能力,对于推动我国法治建设现代化和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张爱玲对本次卓越法律翻译研讨会提出期望,希望能够进一步明确法律翻译人才培养目标,探索有效培养方式,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高层次推进,为我国法律翻译事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最后,张爱玲再次祝本次全国法律翻译大赛颁奖典礼圆满举办,祝愿各位参赛选手在未来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
屈文生致辞
华东政法大学研究生院院长、上海市法学会法学翻译研究会会长屈文生教授对大赛各主办与承办单位致以衷心感谢,并以“越是大变局,越有大翻译,译者越在场”引出对翻译和大变局关系的思考。屈文生强调知识转型需由翻译推动实现,指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是眼下的重要战略举措,翻译是涉外法治人才培养进程中的重要建构因素,是人工智能软件无法替代的。最后,屈文生表示,希望译者们能够笔耕不辍,不忘初心,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投入到法律翻译事业中,为我国的涉外法治事业和我国参与全球治理贡献自己的力量。
余素青致辞
华东政法大学外语学院院长余素青教授代表外语学院与本届“华政杯”全国法律翻译大赛组委会致辞。余素青首先对各主办单位、承办单位和各位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表示由衷感谢,并向入围法律翻译大赛决赛的各位选手表示热烈祝贺。余素青指出,华东政法大学一直致力于涉外法治事业,其中外语学院在校党委和校领导的支持下重点培养“外语+法商”复合型人才,致力于与法律相关的教学研究。余素青展望,学院将积极开展校内外的协同合作,致力于搭建全国法律翻译大赛平台,选拔优秀高端法律翻译复合型人才,助力涉外法治建设,推进中国对外法治话语传播建设。
高岸明向特等奖获得者康敏颁奖
第十四届“华政杯”全国法律翻译大赛特等奖获得者康敏发表获奖感言。康敏向所有与会嘉宾、同学分享了心得体会,鼓励大家大胆地在法律翻译实践中迈出第一步,总结每一次实践中的经验,不断为下一次实践打好基础。康敏还表示,在全球化进程中,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法律文件和法律制度的交流与理解变得至关重要,如果想要在未来继续深耕法律翻译相关领域,一定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此外,康敏感谢吉林外国语高翻学院对她的培养,感谢华东政法大学能够给参赛选手提供这样优秀的平台,并代表全体参赛选手向举办本次大赛的所有评委、老师、工作人员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颁发华东政法大学第一届行业导师证书
大会同时颁发了华东政法大学第一届行业导师证书,他们是:陈明明(外交部)、王刚毅(中国外文局)、张晓鸣(司法部)、季美君(最高检)、罗培新(上海市司法局)、黄玉龙(中国外文局翻译院)、吴坚(段和段律师事务所)、黄爱武(浦东新区司法局)、张磊(张江公证处)、王笑红(译林出版社)、刘炯(上海国际仲裁中心)、石伟(北京采安律师事务所)、刘强(中国网)、蒋秀海(上海致格律师事务所)、马旗(上海致格律师事务所)。
张晓鸣发言
在嘉宾发言环节,司法部原国际合作局副局长张晓鸣以“我国国际刑事执法司法翻译能力建设之我见”为主题,结合个人在司法部的工作经历,讲述了在跨国犯罪风起云涌的大背景下,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张晓鸣指出,法律翻译能为受害人权益保护提供理论技术支撑,有利于讲好中国法治故事,维护中国法治形象,为保护我国主权安全问题提供重要支撑。他呼吁通过“府企联动、府学结合、府协联动、加强央地联动和大小语种联动”,提高法律翻译质量,并对从事法律翻译教学科研的各位老师和同学表达了美好祝愿。
张法连发言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全国人大法工委法律英文译审专家委员会委员张法连教授首先对各位获奖选手表示祝贺。张法连指出,2023年7月1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法》具有深远历史意义和影响;国际传播离不开翻译,单纯的语言知识无法满足法律翻译的需求;鉴于当前西强我弱的国际传播格局,利用法治传播,讲好中国故事尤为重要;讲好中国法治故事离不开法律翻译,讲好中国故事要使用法律语言。张法连还强调了法律翻译专业在培养国际传播人才的重要性,并指出法律翻译必将在我国涉外法治建设过程中大有可为。
赵军峰发言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赵军峰教授以中国特色法治术语的策略为题,指出中国特色法治术语的翻译长期面临的问题。赵军峰从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和要求中出发,向大家介绍了新时代向外传播中国法治的任务和困境。首先,中国法治话语体系尚未完善;其次,西方国家长期把持国际法治舆论环境。赵军峰指出,要解决这些问题,应当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倡导新型国际法治理念;在新时代加快中国特色法治术语的翻译传播,应当立格、传意,契合总书记对我们作出的重要指示,革新法治理念,站稳政治立场,统一核心术语,规范关键表述,考虑目标受众。最后,赵军峰鼓励青年人采用既规范又灵活的翻译方式,加强翻译规范建设,建立中国特色法治术语库等,提升国际传播效能。
吴坚发言
上海段和段律师事务所吴坚律师以外语能力助力“一带一路”法律服务为主题,以自身学习工作经历为例,指出法律实务工作中要有主动性,同时强调了英语及小语种与法律相结合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性。此外,吴坚表示,语言是诉讼服务的载体,合理运用语言有助于切实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张磊发言
上海市公证协会副会长张磊以涉外公证法律人才培养为主题,介绍了张江公证处的发展历史和培养目标,以期打造能完全独立地使用英语和涉外客户进行交流的人才,提供高端公证服务。张磊指出,要在高端公证服务上有所发展,为海外的华人华侨进行远程的公证服务,急需弥补“法律+英语”复合人才空缺,培养法律外语复合型人才。
石伟发言
北京采安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石伟围绕“涉外法律实务新趋势及其对法律翻译人才的新要求”进行主题交流。石伟从百年未有之变局切入,介绍了涉外法律实务存在需求复杂化、主体多元化、地域全球化的新趋势。基于此,石伟对法律翻译人才提出了具有较强掌控能力、叙述能力、输出能力三个维度的新要求。同时,指出了涉外法律实务工作具有服务客户需求、服务理论研究、服务国家战略“三重功能”。最后,石伟赞赏“华政杯”茁壮成长十四年,已经成为影响力大、美誉度高、专业性强的品牌和平台,并结合国家第二个百年目标对“华政杯”未来作出了美好展望。
马旗发言
马旗律师就“行业背景下的法律翻译人才培养:挑战、机遇与解决方案”分享了自己的感悟。马旗从法律实务的角度提出新时代的法律翻译人才面临着来自人工智能对语言市场的冲击和对法律翻译行业的影响。接着,马旗对涉外实务案例进行了深入分享,并对中国对外交流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法律翻译的需求作出独到的思考,并介绍了法律翻译的机遇。最后,马旗对法律翻译人才提出了鼓励与期望,希望法律翻译从业者多储备法律知识,在新时代为涉外法律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华政杯”全国法律翻译大赛自2010年开始举办,至今已成功举办十四届,大赛影响力不断增强。本届大赛由华东政法大学、全国翻译专业学位(MTI) 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翻译专业(BTI)教学协作组、中国翻译协会法律翻译委员会主办,华东政法大学外语学院、华东政法大学MTI教育中心、华东政法大学法律翻译研究所承办,上海市法学会法学翻译研究会、商务印书馆《英语世界》杂志社、《法治日报》社、上海外服国际人才培训中心、英国皇家特许语言家学会中国分会(CIOL China Association)、上海译国译民翻译服务有限公司、上海一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协办。
从适应我国深化对外开放和法治中国建设的实际出发,以培养外语与法律复合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华东政法大学外语学院充分采用在“双核(翻译+法律)”及“多线对接”(对接法院、律所、出版社、教育单位、语言服务企业)的项目驱动模式进行课程建设、开展人才培养,为国家培育涉外法律外语人才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