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世纪之交的一次盛会
——中国译协第四届全国理事会会议纪实
时代在呼唤翻译事业更加兴旺发达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赵启正在中国译协第四届全国理事会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摘要)
国际译联主席弗?埃尔比洛致大会的贺词
解放思想,群策群力,为在新形势下繁荣我国的翻译事业作出新贡献
——在中国译协第四届全国理事会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章程
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第四届全国理事会领导机构成员和理事名单
世纪之交的一次盛会
——中国译协第四届全国理事会会议纪实
1998年11月2日至5日,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第四届全国理事会会议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赵启正,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局长杨正泉,常务副局长赵常谦,全国政协常委、中国译协名誉理事爱泼斯坦亲临会议祝贺。赵启正同志在大会开幕式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了翻译事业在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指出了我国译界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翻译市场的不良状况,对中国译协及全国的广大翻译工作者如何转变机制、转变观念,在新形势下适应并跟上时代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赵启正同志的讲话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我国翻译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对广大翻译工作者的殷切关怀和期望,在与会者中产生了强烈反响。爱泼斯坦同志也在开幕式上就译者的译德、译风问题作了讲话。国际译联主席弗?埃尔比洛教授为此次会议发来贺电。大会听取并审议了中国译协会长叶水夫同志代表全国理事会常务理事会所作的工作报告,修改并通过了中国译协新的章程,选举产生了以宋书声为会长的中国译协新一届领导机构。新当选会长宋书声同志在闭幕式上讲话,决心要使译协新一届领导班子成为适应时代要求、开拓务实、团结进取、具有奉献精神的集体,全力以赴,争取把译协的工作做好。
中国译协所属全国各省、自治区、市(含计划单列城市)及部分中央国家机关53个会员单位推举的300多位理事及特邀代表出席了本届会议。在大会和分组会议上,代表们就如何在新形势下开展译协工作,进一步繁荣我国的翻译事业展开了热烈讨论,并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宝贵意见。
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光明日报、中国日报等首都新闻媒体对此次会议做了及时报道,增强了中国译协和会议的社会影响。
本届会议是一次世纪之交的历史性盛会。会议回顾并总结了改革开放十几年来,特别是中国译协第二次全国代表会议(即第三届全国理事会会议)以来,作为传播中外文化与科技信息桥梁的全国广大翻译工作者在各行各业所做出的重大贡献,明确规定了中国译协今后的主要任务、奋斗目标及实现其目标的具体措施和方法,这对在新世纪即将到来之际进一步推动我国翻译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不断深入,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知识经济的浪潮正在兴起。在这种形势下,中国翻译界在面临更加广阔的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我们必须以新的思维、新的观念和新的意识来重新审视翻译事业的发展与对策,明确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与义务。中国译协,作为全国群众性的学术团体,必须逐步摒弃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办会模式,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转变机制,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求生存、谋发展;我们将脚踏实地,为充分调动广大翻译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翻译工作者的地位、维护他们应有的合法权益努力多做工作;同时,为提高翻译质量、使我国的翻译市场更加有序地健康发展,我们倡导建立翻译资格考核制度,健全翻译职称评审制度,大力开展翻译批评,提倡展开健康的学术争鸣与探讨,弘扬优良的译德、译风,鞭挞译界存在的不良倾向和行为,充分发挥译协作为学术团体的作用和影响;我们还要加强翻译培训,争取使翻译事业后继有人,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加优秀的翻译人才。新的形势对广大翻译工作者同样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我们希望广大译者要不断加强学习,更新知识,更新观念,自尊,自立,自强,自律,一专多能,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为我国翻译事业的发展再立新功。
时代在召唤!中国译协希望以此次大会为契机,团结各地译协及广大翻译工作者,在跨世纪的历史机遇面前,以开拓进取的积极态度迎接新的挑战,为在新时代进一步繁荣我国的翻译事业履行我们应尽的职责和义务。
时代在呼唤翻译事业更加兴旺发达
——在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第四届全国理事会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摘要)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赵启正
我很高兴代表国务院新闻办和中央外宣办,祝贺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第四届全国理事会议的召开!
我本人不是一个翻译工作者,但有很多翻译工作者是我的朋友。近十年以来,可以说我每天都需要翻译工作者的帮助,直接给我的工作以支持。所以,我今天是以一个被翻译工作者帮助的对象的角度,来谈谈对翻译事业的一点儿期望。
对于翻译事业,我的感想是,时代在呼唤翻译事业,时代在呼唤翻译事业更加兴旺,更加发达。翻译工作多么重要,这一点不需要我在这里重复和过多地叙述,因为大家是终生从事这个事业的,这点大家理解得比我还清楚。我仅仅是从政府工作或党的工作的角度来谈点感想,或者说,是比大家角度稍微错开一点,来谈谈一个外行的话。
改革开放给我们整个民族、国家带来了新的机遇,二十年来国家经济的发展,政治形势的发展已经证明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正确性。那么改革开放最直接和第一步的,就是要和全世界打交道。中国目前的外贸总额已经占我国全国GDP的38%。这个数字足以说明,中国是世界经济舞台上的一个重要角色。中国的发展不可能再回到闭关自守的状态。如果在二十年前发生亚洲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可能有限,因为我们对外贸易太少。我记得在1984年,一次我兴趣所至,翻了一下当天的全国各省的省报。我发现,居然有若干份报纸,整整四版没有一篇国际新闻,没有任何一篇国际评论。就是说,这个省的读者和这个省的干部,当他某一天没有读到国际新闻和国际评论的时候,他不奇怪,习以为常。说明什么?说明这个省和国际没有往来,国际上发生什么变化,对他没有影响。今天则不然,我们报纸的国际版一天比一天扩大了,国际评论一天比一天深刻。日本内阁如果更换一下,我们的银行家企业家都要着急。这将引起日元是升还是降,这与我们手中的款应怎样调整,我们储备应该怎么变化是离不开的。克林顿访华,全国人民都这么关心,为什么?因为中美关系是我们外交格局中最重要的一环。中美关系的发展影响我国的建设,特别是影响我国的国际交往。所以说,改革开放使我国成为世界经济中的一个主要角色。中国的GDP总额,现在大概是9千亿美元。何以取得这么大的成就?我在上海担任副市长期间,负责上海市外办,同时还负责上海市的浦东开发,这两件事为什么由一个副市长来负责,这是因为对外开放的需要。在座的很多曾经在上海生活的同志和由上海来的同志都知道,浦东在上海是最落后的地区。比如在1990年,它的国民生产总值只占上海GDP的6.5%,现在正接近20%。上海本身每年还在增长。浦东地区的GDP的人均值,是全国人均值的6倍,是上海人均值的1.5倍。我利用这个数字是想说明这样大的成绩是怎么来的,是邓小平直接关心浦东开发,直接把他的理论实践的结果。但是,这些浦东开发者当中哪些人立了头功呢?是翻译工作者。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外事为任,经济为体”。我们开辟外国市场,与外国的经济打交道,懂经济的作先锋呢?还是懂外语的人作先锋呢?当然最好既懂经济又懂外语。可惜我们原来的教育方法,使大概40岁以上的人或者外语好,或者经济好,二者兼得的甚少。我说外事为任,因为首先要和外国人打交道,建立好的关系,正确地说明中国,正确说明浦东开发能以外国人的文化为背景,当然语言也要正确和流畅。一些经济部门的人还不甚服气,但是我有例子说外事为任、经济为体的正确性。在二月份以前,浦东吸引海内外的投资大约220亿美元。220亿美元是什么概念呢?一个南浦大桥是1.2亿美元,一个世界最高的摩天大楼是7.5亿美元,是这样一个概念的220亿美元。世界第三高的摩天大楼在浦东建成了,世界第一高的摩天大楼正在动工,世界第三高的电视塔不但建成而且成本已经收回。将要和美国的ORD——世界最大的机场媲美的浦东机场,第一期工程明年10月完工。基辛格博士对我说,这些最大的投资的到来,其意义不是这些楼多么壮观,而在于你们有这样好的国际公共关系,这是最重要的经验。而这样好的国际公共关系是依靠外事为任、经济为体做出来的。外事工作者先开路,先取得国外投资者的理解,先把中国的投资环境做一个介绍,同时也展现出在上海和浦东有一个好的外语环境。投资环境是一个很时髦的词。你这里土地价格贵不贵,交通发达不发达,市场的活跃性如何,通讯怎么样,电力供应,水的供应,环境的污染程度,这都叫投资环境。但是在前期的开发当中,忽略了一个语言环境。如果没有众多的能够掌握外语的人,这地方的语言环境就不行,就没有办法正确地交流。所以,语言环境是重要的投资环境。这一点,凡是开发地区比较先进的领导人都有最深刻的认识。我个人认为,以江泽民访美为标志,中国已经走进了国际政治舞台的中心,中国是国际政治舞台的一个成员。二次大战时,很多国际谈判,很多国际协定,像雅尔塔协定等,中国没有参加。你是国际舞台的成员,但没有在国际舞台登场,也没有起一个大国的作用。我觉得,以江泽民同志访美为标志,中国已经走到了国际舞台的中心。就是说,我们感到改革开放使我国的政治地位提高了。国际地位的提高对翻译事业的呼唤又有更高的要求。
在中央电视台直播的江泽民主席和克林顿总统的演说和答记者问之后,外宣办立刻把两个人演讲词整理了出来。我们发现,外国多个网址发表了他们俩的讲话。这时中国网址如不发表讲话,就可能会把一些翻译不准的地方先公之于众,这时候,我们就想把我们的上网。这就出现种种问题,层层的请示,层层的谨慎,最后就集中在外交部,这个翻译准确吗?谁也不敢说这个翻译没有毛病。最终,我可以告诉大家,没有上网,也可以说是我们外事工作的一大损失。对克林顿的中译文,我们不能承认他的翻译的中译文,但我们又拿不出一个合适的译文。所以我说,改革开放使中国的经济地位、政治地位空前的提高,这种空前的提高对于我们翻译事业的要求也是空前的,是高水准的。这在以往可能面临不到这样一个紧迫感。没有这样一个紧迫感,那时也没有因特网,也不面临人家的因特网的挑战。奥地利总统克莱斯蒂尔访问上海的时候,我陪他看了犹太人的故居。当时有3.1万犹太人可以不经签证在上海落户,犹太人在那里立了个碑,说当受到德国纳粹迫害的时候,上海人慷慨地把极为困难的住房和粮食分给我们,使我们幸免于难。有这样的感谢碑,奥地利总统看了。我对他说,德国人对二次大战屡次认错,勃兰特对奥斯维辛集中营下跪。日本国内相当一部分人不认错,我说这是欧洲为什么能搞欧共体,为什么德国能在欧洲做贡献,能形成欧元的原因。克莱斯蒂尔说,他也下过跪,因为这是他们民族的耻辱,因为奥地利帮助德国人。然后我说到南京大屠杀,他对南京大屠杀基本上不知道。欧洲的图书馆找不到关于南京大屠杀英文或德文的书,也没有这样的电影在欧洲放映。无独有偶,美国一个石油公司的总裁也跟我说过同样的话。日本人中也有反战的。一个日本朋友说,原因是二次大战后麦克阿瑟对日本战犯比较姑息,而中国人没有像犹太人那样跟踪追击这些战犯,逃之山追之山,逃之海追之海,从阿根廷不断往回抓。因此,日本人就没有认识战争罪恶。欧洲国家图书馆就没有英文德文的南京大屠杀。我们做何感想?我们的民族有何感想?前年,美国的一个女作家,写了一本《南京的浩劫》,用英文写的,在美国成为畅销书,因为她的祖父是南京人,她说立志要把这个空白补上。日本驻美国大使说她这本书是胡编的,她说愿意在一个公众场合与他辩论。日本大使不敢露面。在她调查当中,发现了《拉贝日记》。很多人知道,拉贝是德国西门子在中国南京的总代表,拯救了很多人,并且做了记录。他本人是纳粹党,战后,由于他在南京帮助中国人的正义行为免于处分。这部《拉贝日记》的发现,日本人译成日文,中国译成中文。现在发现,日文本有大量删节,同时还发现日文本有两个版本,一个是《拉贝日记》一词不差的原文,一个是经过曾经担任驻华大使的德国人把它编成故事的改编本。编得不好,日本人把这个版本买去了。翻译后,又删节。我们要把原版没有经德国大使改编的《拉贝日记》译成日文。今年年初,我们已译成了中文并出版了,日本人来中国参观“南京大屠杀展览”,我们送给他也行,就是要作一种抗衡。但现在发现这版本已被日本人买去了,它已经买断了日本版。现在我们已派两个代表到德国去,还没有回来,就是以这个理由购回。因为它删改了一个版本,另外一个版本没有出来,我们买断在中国的日文版。我们出一个精装本,估计要花6.7万美元,约合50万人民币。值不值?我看值。但是难题来了:由德文翻成日文,由谁翻?不能由德国人翻,也不能由日本人翻,我要一个中国人来翻。现在不知道此位能人在何处,也许在座中有。有人说,由中文本翻成日文本,我不太赞成。我认为可以中文本为参考。如果由中文本到日文本,日本人会说这个版本不准。这也是时代的呼唤。也许在座的哪一位行,在座的哪一位的朋友行。如果有,请给我一个信息。
现在翻译事业遇到好的机遇,但也遇到了新的挑战。变化中的中国,中国的干部机构也在变化,中国的语言,我们的新词也在不断产生。我带很多团出国,发现中国先生或团长、团员说的中国话就不太通,或缺主语,或缺谓语,或不规则的倒装。但我们的翻译有水平,也能翻,有时也硬译。就是说,我们的表达有问题。这还不怕,新词创造的太多,我看文汇报登中国的新词汇的小论文说,中国每天出现新词汇20多个:“大款”、“大腕”、“倒浆糊”等,这还不错,还有些新意。但有的新词呢,就不行。我这几天受朗曼出版社委托,给《中国新词语字典》写一篇序言。它是用英文把它解释出来,然后再说中文的出处。我一看,中国的新词大有威力。这里,有一半人们不懂。如果编成字典,会把一些很不合理的词给推广开去,会使祖国的语言不纯洁。我觉得这是一种新的形势。我曾主持过一次浦东开发国际研讨会。会上一个中国的干部说,现在形势很严峻,有“五个东”在竞争。翻译怎么译?本人是开发区委员会主席,我也不知道这“五个东”。翻译硬翻,很快翻过去了。我就问主讲人,什么是“五个东”,他说,“广东、辽东、冀东、胶东、浦东”。也许我们的专业知识不够完整,比如“通货膨胀”,“亚洲金融危机”,这是使用频率很高的词。在我们译成外文的时候,也不断出错。比如“通货膨胀”inflation,我说“反通货膨胀”,他翻成deflation。错了,应是anti-inflation。deflation是通货紧缩,不是一回事。通货膨胀是我们每个月的物价,或者是币值,每月变化20%,现在不变那么大,变化10%,通货膨胀变6%,5%,这叫反通货膨胀。而通货紧缩,不能太多用,那是1929年的情况。这就不是对翻译工作者苛求了,讲中国话要事先与翻译同志沟通。今天我可能用几个特别的词,“务必”,当然有些地方没有办法,中国喜欢四进位,“三十万千瓦”,逢到这个,错的太多。你必须告诉他三百兆瓦,不能说“三十万千瓦”。我觉得随着经济交往日益频繁,这种词语增多了。另外一个挑战是知识面的问题。美国也在创造新词。不久前,美国通用电报电话公司GTE副总裁来访问,说了个Inforphere,谁也听不懂。information前一半,atmosphere的后一半,怎么翻?译“信息大气”吧。信息极其重要。离开信息,人不能生活,工厂不能发展,国家不能进步。这种词也是不断出现。所以我刚才说,在变化中的中国,在与外国日益交往的过程中,业务上的挑战恐怕也是难免的。这需要翻译工作者的努力,也需要被翻译工作者服务的作者或说话人共同努力,才能使我们的翻译水平提高。当然,说的人不如译的人水平高,翻译直着急,这种个别现象也是有的。
现在我们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时相比,我们翻译协会的活动就应有点不同,因为我不能只跟大家谈翻译的重要性,翻译的重要性之后就是翻译协会的重要性。我也不太明白,因为我是参加物理学会的,不是物理协会。为什么我们不叫“学会”,而叫“协会”?这是不是把我们自己降了一点吗?物理、化学、生物学会,有点学术味。为什么我们不叫“翻译学会”?是不是强调民间性,强调通俗性?我不敢妄自评论,但我总觉得比学会松散一点。我觉得我们的协会应办成一个积极为社会服务、能够促进同行专业水平的提高,同时提高效益,还得提高大家的收益。在市场经济下,我们的翻译工作有没有一点新的作法?新的机制?在翻译协会领导下进行,这个时候协会就比较好。因为学会只管指导学问,不讲究效益,我们总还得有点收入吧。在外国,翻译工作者的职业很多都是自由职业,收入颇丰,地位颇高。问题是我们翻译工作者都是有学问者,决不会为三斗米折腰,恐怕不屑于做翻译公司这种事。有人会认为,请我翻译,翻后拿钱就走,这多难堪。我觉得这种观念大可不必。如果有一家翻译公司,一个电话就来人,按质论价,翻得结结巴巴只给一百元,畅通无阻就给一千元,要有所区别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是为三斗米折腰,为自己赚钱,而是为社会服务。时代在召唤翻译事业,翻译的人马要壮大。我在很多场合遇到水平极低的翻译,简直乱译,听听实在不行,特别是有关技术方面的实在是不行,令人哭笑不得。时代需要我们兵强马壮,队伍大,业务精,还需要我们机制上有新的创造,如果你们觉得我的话有一点道理的话,我认为可以在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先行试验一下。但不是经济不发达地区不需要,而是更需要。问题是货卖识家,你弄不懂,不能欣赏。知音无不赏,醉卧南山陲,那就不干了。翻译这么好,你听不懂,这很可惜。从我们的角度来说,在我们的职权范围之内,要支持翻译事业,支持翻译事业的兴旺。当然很重要的是草婴说的,培养年轻人的问题。大翻译家年纪大了,新的翻译家在哪里?现在也有新的挑战,外资企业实在是诱惑力太大。我认识的好翻译留也留不住,到外资企业去了。终归是几倍于我们的工资。但是,总有有志者。翻译是一个很好的工作,甚至在艰苦当中也有一种安慰,一种享受。你率大多数中国人之先,理解了外国人的文化、东西,又把它介绍给中国,这个工作是很崇高的,也是很有格调的,甚至于是对推动中国进步很有责任的,我想大家都热爱这个事业。我认为,到外资企业去,把钱挣得差不多了,还应该回来。好马要吃回头草。还要回来,这样大家轮流补充一点经济收入,不要永远留恋它。这原因也还是我们人少,还是要培养人。不久前,有些同志请我们向高教部建议,建立英翻中、中翻英课程,我们再三犹豫。我上了外语系,还有一个英翻中专业,这样是不是把语言过分地分割了?说我是外语学院毕业的,但不是英翻中专业的,我是英语文学专业的,因此我不能翻,这个说法行不行?我上大学的时候有科技英语这个词,怎么没有科技汉语这个词?科技英语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实际上有两个意思,一个是非英语专业的人会点英语,能够阅读为他们编的教材,偏重于阅读,而不偏重于口语。现在看起来,这不对。因为他不说,哑吧英语,他也学不好。这是一种科技英语,毕业以后他从事科技文献的翻译或为科技部门作口译。这种方法本身把语言切成条子,是不是完整?是不是一种好的训练?我不太明白,所以我没有把这个建议正式转给教育部。如果有谁能把这个问题说得更清楚,能够说服我,我就把它转给教育部,成立英翻中、中翻英专业。这样涉及一个外语教学的改革问题。刚才我忘了讲一个例子,就是我们的标牌、英语广告、一些马路上的英语词,错误太多,令人瞠目结舌。No smoking居然写成No smoke,告诉他错了他还不信。后来,我请复旦大学几位老系主任做我们专职的医治马路英文病的顾问。特地买一台电传机,凡是我们抄下来的都传给他,他再传回来,或间歇用我们的车子拉着他在上海转。这个投资环境很有破坏性。坏英语的投资环境会有破坏作用,不如不写。
再次祝贺这个会议!祝我们带领全国翻译事业兴旺,不要忘记时代在召唤我们!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国际译联主席弗?埃尔比洛致大会的贺词
亲爱的朋友们、同事们,
请允许我就此次在北京召开的会议向你们表示诚挚的祝贺。我本人和国际译联(国际翻译工作者联合会)都希望你们的讨论积极有益,富有成果。
你们和我一样,或许比我更了解翻译工作者和口译工作者扮演着何等重要的角色。我们的任务艰巨,我们必须全身心地投人,并且要具备一定的知识、技能、严谨的态度和灵活的方式才能获得成功。翻译工作者能够将不同的文化和由于语言障碍而被进一步分隔开来的不同群体联结起来。当今世界正在向全球化方向发展,但是语言仍被视为一个重要的文化象征,因而这种联结作用正变得越来越有必要。翻译工作者能够并且确实起了很大的作用。
你们的会议和你们的工作将有益于推动翻译事业的发展,提高其社会认可度。林戊荪先生是国际译联备受称赞的理事,也是我们的老朋友。我希望他能够向你们转达我最真挚的感谢。
祝会议进展顺利,成效卓著!
国际译联主席
弗罗朗斯?埃尔比洛(签字)
1998年10月28日于巴黎
解放思想,群策群力,为在新形势下繁荣我国的翻译事业作出新贡献
——在中国译协第四届全国理事会会议上的报告
(1998年11月2日)
叶水夫
各位理事、各位特邀代表:
自从1992年6月召开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第二次全国代表会议,我们已经走过了六个年头。六年来,我国的翻译事业有了显著的发展。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国际交往的日益扩大,我国的翻译队伍也在不断壮大。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各地从事外语和国内民族语文翻译的人员,已超过50万人。这支翻译大军,活跃在社会科学、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军事、外事、经贸、法律、文教卫生、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对外传播、旅游、体育等部门。他们是传递信息、沟通思想以及促进中外及国内各民族在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交流中不可缺少的力量。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一批优秀的中青年翻译工作者脱颖而出,他们为翻译和翻译教学事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在这样的喜人形势下,我们相聚在北京,出席中国译协第四届全国理事会会议,请允许我代表中国译协第三届全国理事会常务理事会,向你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亲切的问候。
我们这次会议是在世纪之交,中国翻译界面临巨大挑战和机遇的大好形势下召开的,具有特殊的意义。这次会议,我们要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响应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这一伟大号召,认真总结和交流工作经验,明确在新形势下中国译协的任务、奋斗目标和工作方法,修改协会章程,进行中国译协领导机构的换届工作。希望与会同志解放思想,畅所欲言,群策群力,把这次会议开好,把中国译协办好,为繁荣我国的翻译事业和实现四个现代化作出新贡献。
一、六年来的工作回顾
六年来,中国译协及其各专业翻译委员会和各地译协,面对在新形势下出现的各种挑战,克服重重困难,积极创造条件开展活动,取得了不少成绩,现简要汇报如下:
(一)组织建设有了进一步发展。1992年以来,西藏自治区翻译工作者协会、南京翻译家协会和上海工程翻译协会相继建立,经常务理事会研究决定,先后被吸收为中国译协团体会员。目前,中国译协共拥有省、自治区、市(含计划单列市)一级的团体会员53个,形成了全国性的网络。翻译工作者分属于各行各业,遍布于社会各部门。
(二)学术研讨更加活跃。六年来,中国译协及其所属的各专业翻译委员会和各地译协,与国内有关部门合作,组织全国性的翻译学术研讨会共22次。这些研讨会涉及社会科学、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民族语文、翻译理论和翻译教学、中译外等学科。不少全国性研讨会,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一定的社会影响,参加人数一般约100人。
科技翻译委员会和民族语文翻译委员会是中国译协两个最为活跃的学术委员会。第二次全国代表会议以来,科技翻译委员会举办了全国第六、第七和第八次科技翻译学术研讨会,组织了全国第二和第三次大中型企业翻译学术研讨会。民族语文翻译委员会主办了全国第五、第六和第七次民族语文翻译学术研讨会,组织过全国民族语文公文翻译研讨会。文学艺术翻译委员会和社会科学翻译委员会组织过多次规模较大、有一定影响的翻译学术研讨活动,其中包括:全国第二次文学翻译研讨会、全国第二、第三届英语诗歌研讨会、海峡两岸三地外国文学翻译研讨会、纪念英国诗人济慈诞生200周年座谈会、文学翻译评论研讨会、易卜生学术研讨会、全国第二次社科翻译研讨会、首都翻译界迎香港回归座谈会和纪念曹靖华诞辰100周年学术报告会等。1995年下半年成立的翻译教学和翻译理论委员会,积极开展工作,1996年11月在南京组织了全国首届翻译教学和翻译理论研讨会。1997年11月与北京外国语大学联合举办了北京国际翻译学术研讨会,国际译联主席弗?埃尔比洛教授和来自亚洲、欧洲和北美的专家学者应邀出席了这次会议。同年12月,又与香港翻译学会及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主办了香港翻译教学研讨会。军事科学翻译委员会多次举办不同形式和规模的翻译学术报告会、座谈会,该委员会注重组织军队各有关单位之间的翻译协作,努力为国防事业多作贡献,受到多方好评。中译外委员会也组织过适当规模的学术研讨活动。中国译协各专业翻译委员会组织的上述学术活动,使在不同行业和不同部门供职的翻译工作者有机会交流译事经验、沟通翻译信息,在提高翻译水平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各地译协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成绩斐然。六年来,各地译协在普遍存在缺乏活动经费的条件下,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做了大量的工作。各地从事译协工作的同志,凭着对翻译事业的热情和对译协工作的执著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其中包括翻译服务、外语培训、翻译比赛、外语沙龙、外语有奖知识问答、编纂词典、翻译出版图书等。据不完全统计,六年来各地译协组织各类翻译学术研讨会约120次,开办外语培训班约180期,翻译各类文稿资料约10亿字,出版译协简讯约300期。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福建、湖南、陕西、天津等地译协组织文学、科技翻译和翻译教学等学术研讨活动较频繁。为适应我国科教兴国战略,江苏、浙江、湖南、上海和其他省市的科技译协在承接重大工程项目的翻译任务和开展翻译服务方面发挥了各自的优势,为当地的经济建设和科技进步发挥了积极作用。青岛市译协创办“外国语俱乐部”时间不足一年,已发展1200名会员,找到了一条“开展活动、提供服务、筹集经费”三结合的途径。湖南科技译协曾于1996年和1997年连续两年获省先进社团光荣称号。西藏、内蒙古、四川、贵州、广西。新疆和青海等地译协,组织开展多次民族语文翻译学术研讨活动。云南、新疆和黑龙江等地译协根据地处祖国边陲的地域特点,在边贸翻译服务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果。云南译协利用地域优势,组织了东南亚语翻译研讨会。
有些省区译协在中国译协支持下横向联合,共同发起组织学术研讨活动,收到良好效果。中南六省区译协1997年在广州联合主办翻译学术研讨会,在当地翻译界引起了较大反响,中南许多省市的新闻媒体进行了报道和评论。今年5月,华东五省市译协在浙江宁波联合主办华东地区第四次翻译研讨会,同样收到了积极效果。
近年来,各地译协在发挥协会人才优势,在坚持为社会服务和探索办学之路方面创造出新的经验。西安译协创办的西安翻译培训学院,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丰硕成果,他们的成功经验,引起了社会的关注。此外,湖北省译协和武汉市译协创办的武汉外语培训学院已初具规模。吉林省译协在组织外语培训方面进行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陕西译协在组织翻译竞赛和为社会进行职称评审活动中作了有效的尝试。上海外事翻译工作者协会利用自身优势,在为社会进行翻译服务方面初见成效。
(四)会刊编辑出版工作取得新成果。宣传我国的翻译事业,反映翻译工作者的心声,开展学术交流,培养翻译人才,是中国译协编辑出版会刊《中国翻译》的宗旨。多年来,该刊在介绍中外翻译理论各种流派的学术观点、探讨翻译理论发展的新趋势,交流我国译界的翻译研究成果和翻译技巧,介绍中外翻译史,评介译著、提倡和弘扬良好的译风译德,提供中外翻译信息,介绍高校翻译教学经验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近年来,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和成本上涨等因素,使国内不少期刊的发行量呈下滑趋势,《中国翻译》基本保持稳定的发行量,被列为全国核心期刊之一。该刊编辑部自1989年推出“韩素音青年翻译奖”竞赛活动,得到全国广大青年翻译工作者,尤其是高校外语专业年轻教师和学生的热烈响应和支持。该项活动每年举办一届,至今共组织了十届,报名参赛总人数累计超过一万人次。“韩素音青年翻译奖”竞赛活动,对促进我国青年翻译人才成长,发挥了积极作用。
此外,各地译协和一些专业委员会也办有自己的学术性刊物,如《中国科技翻译》、《上海科技翻译》、《民族译坛》、《译友》等。上述期刊各具特色,和《中国翻译》一起成为我国译界进行学术交流与争鸣的园地。
(五)与国际译联及各国翻译组织的合作与交流得到进一步加强。中国译协曾于1993年和1996年分别组团赴英国和澳大利亚出席国际译联第13届和第14届世界大会,中国译协代表连续当选为国际译联理事。1995年8月,中国译协在北京主办首届“亚洲翻译家论坛”,来自亚洲16个国家和地区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出席了这次盛会。根据形势发展和外联工作的需要,国际译联理事、中国译协常务副会长林戊荪出席了最近两年在哥本哈根和日内瓦召开的理事会会议。不久前,以常务副会长宋书声为团长的中国译协代表团参加了在韩国汉城举行的第二届亚洲翻译家论坛。近几年来,中国译协与国外译协组织建立和发展了友好关系,接待了来华访问的国际译联主席弗?埃尔比洛教授、副主席琳达?斯维辛女士、法国著名翻译家迪?塞莱斯科维奇教授,以及蒙古国、日本、韩国、斯洛伐克、挪威、新加坡等国翻译协会的代表。最近几年,中国译协和各地译协根据国际译联确定的主题,多次组织报告会或座谈会,纪念国际翻译日。中国译协已经与国际译联主席、副主席和秘书长以及许多理事建立了电子邮件联系,并将通过即将建立的“亚洲翻译家网络”与各兄弟译协组织建立密切联系;此外,还将建立自己的网址,扩大在国内外的知名度。上述各种活动,增进了中国译协与国际译联和各国译协组织之间的了解和友谊,促进了中外翻译界之间的学术交流。
回顾译协的工作成绩时,我们不会忘记全国各地那些多年坚持为译协工作的同志,他们许多是在没有编制、缺乏活动经费的条件下,业余兼职,热心为译协和翻译界同仁服务。他们对翻译事业的敬业精神和对社团工作的奉献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同时,我们也应对中国译协的挂靠单位——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对各学术翻译委员会及各地译协的挂靠单位及其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多年来,他们关心我们的工作,为保证译协开展活动从人力、财力方面提供了力所能及的支持。
二、译协工作存在的缺点和问题
我们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应该看到,中国译协的工作目前还存在不少缺点和问题,尚有许多困难,需要认真对待并设法解决。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满足于一般化领导,缺乏活力和务实出神。对于中国翻译界存在的种种问题以及译协工作出现的诸多困难,主持常务工作的会长和副会长曾开会议论多次,但没有组织力量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也没有召集常务理事会进行认真的讨论,没有提出切合实际的举措,因此也就无法抓住一些影响深远的问题动员全体会员和社会舆论,从而推进翻译事业的发展。
中国译协不仅对全国翻译事业负有责任,对全国广大的翻译工作者也有不可推卸的义务。中国译协的章程就明确规定了两项主要任务:通过学术交流、提高广大翻译工作者的水平;维护他们的合法权利和正当利益。关于前者,中国译协作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这在前面已经说过。但是后者,中国译协的领导几乎没有提上议事日程,这不能不说是我们工作中一个很大的失误。尽管客观上存在不少困难,我们发出过的建议和呼吁至今尚未得到回应和重视,但是,对变化了的客观形势缺乏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办法不多,缺乏百折不挠的精神和一抓到底、贯彻始终的作风,仍然是我们工作中最主要的缺点。
(二)组织工作不够落实。中国译协秘书处需要加强,更好地贯彻译协领导的意图和决定。个别协会虽早已在当地民政部门注册,但组织工作实际并未落实,未找到挂靠单位,或未选出稳定而热心的当家人,致使协会有名无实,工作长期无人过问;个别协会冷冷清清,只有一两个人在勉强维持局面;有部分协会多年不组织活动,不交纳会费,在社会上毫无影响,实际上处于瘫痪状态。今后中国译协秘书处应加强与各地译协的联系,互通信息,互相促进,协助后进协会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顿。
(三)各级领导成员年龄老化。中国译协领导机构成员年龄偏高,第三届全国理事会常务理事会成员平均年龄接近7O岁,中国译协所属的团体会员中也有类似情况。有个别协会由于领导班子年龄老化,工作缺乏活力。今后,中国译协和各地译协领导层必须不断更新,实行老中青三结合的原则,增加既精通翻译又有开拓精神并热心于社会工作的中青年在译协领导层的比例,对青年成员注意传、帮、带,这些是时代的要求,也是译协今后发展的需要。
(四)学术研讨会的筹划和组织工作有待改进。多年来,中国译协坚持组织各种与翻译有关的学术研讨会、报告会和其他学术交流活动,得到全国广大翻译工作者的支持,对繁荣我国的翻译事业作出了贡献。总的来说,学术研讨会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今后我们还应继续举办这类翻译学术研讨活动。但应当指出,中国译协对学术研讨缺乏全面规划,对新领域(如信息产业对翻译的重大影响)的进展不够敏感,缺乏支持和鼓励研讨会为社会服务、为现代化服务的具体措施。此外,有些研讨会的学术气氛还不够浓,论文质量有待提高。
(五)会刊质量有待提高。《中国翻译》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作为会刊,缺乏对翻译界和各地译协情况的调查研究,缺乏反映各类会务活动的报道,缺乏对翻译界普遍关心的问题的评论;稿件中反映外语教学和翻译理论的内容偏多,介绍翻译实践方面的内容较少;在外语院校师生中有一定影响,而在外事、经贸、科技等翻译部门则缺乏知名度;语种偏于西语,尤其是英语。作为中国译协的会刊,《中国翻译》既要保持国家级翻译类期刊的学术地位,成为翻译界学术交流和争鸣的园地,同时又要反映翻译工作者的心声,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这样才能拥有更多的作者和读者,才能真正成为指导全国翻译工作者从事翻译活动的权威刊物。
上述问题,我们希望能在这次会议期间,展开充分讨论,通过交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根据实际情况,订出规划,有步骤地加以解决。
三、面向21世纪的中国译协的工作
再过一年多,人类将跨入21世纪。在以信息和知识为主导的新世纪,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只要我们明确方向,增强信心,立足变革,积极主动地开展活动,就能发挥译协应有的作用,焕发出勃勃生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谋生存,求发展。为此,我们应做到:
(一)确定在新形势下发挥译协作用的工作方针和工作方法。中国译协的章程,明确规定了我们这一团体的性质和任务。但在新形势下如何发挥译协的作用,需要根据我国和各地现有的条件,确定自己的工作方针和工作方法。1996年在苏州召开的中国译协第三次全国秘书长会议,曾就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这次会议上,我们首先要对这一关键性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并取得共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要社会和政府认识到翻译和译协的重要性,是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我们一定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因为遇到挫折而气馁。
我国的翻译工作者和翻译协会,既面临挑战,又充满机遇,因为改革开放和两个文明建设需要翻译工作,知识经济离不开翻译人才,译协聚集了一大批优秀翻译工作者,客观上具备了开展活动-扩大知名度-再发展的有利条件,只要我们能提出符合翻译工作者需要的奋斗目标,善于组织实施,就能有所作为,使译协工作更上一层楼。
具体地说,我们应该始终抓住提高翻译质量和维护翻译者权益这两个主要环节,做出规划,在今后五年中有步骤地落实几项工作。如,切实加强对《中国翻译》杂志的领导、设立优秀文学与非文学翻译奖,举办中国翻译理论研讨会,倡导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翻译理论,成立保护翻译者权益(特别是知识产权)的专门委员会等,为会员排忧解难。
(二)积极与有关职能部门配合,规范翻译市场,提高翻译水平,为繁荣我国的翻译事业作出新贡献。在改革开放和两个文明建设中,翻译工作和翻译工作者的作用和责任日趋增大。通过翻译,我们可以吸收国外经济管理和科学技术方面的先进成果,了解别国文化艺术方面的优秀作品。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翻译,把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所取得的成就介绍给国外,使世界人民进一步了解中国。
党的十五大为我们党和国家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为我国跨入21世纪描绘了宏伟的蓝图。我国广大的翻译工作者,面对世纪之交的大好形势,感到肩上的责任更加光荣,更加重大。在此,想利用本次会议之机,就目前中国翻译界存在的一些问题,谈谈我们的看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翻译事业空前繁荣。但是,在翻译大发展的同时,出现了量与质的矛盾。一方面客观上翻译需求成倍增长,另一方面合格的翻译人才供不应求。加上不良译风、译德的滋长,于是翻译水平参差不齐,相当一部分作品质量明显下降,各类差错明显上升,由此在各方面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近10年来,我国的外国文学翻译介绍工作有了极大的发展,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如外国古典名著复译过多,译文质量过差。某些经典著作有几个译本本属正常,但前提是质量要后来居上,至少也要各有千秋。复译本最多的要属司汤达的《红与黑》,据统计前后共有13种之多。据有关专家介绍,后来的复译本中有几个不但质量不高,有的甚至发现有剽窃行为,这不仅是译者丧失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也是某些出版社的失职。
近年来有部分出版社出版的外国文学作品,从总体上看,译文质量比过去有所下降。究其原因,除某些出版社受利益驱动,抢译赶译、组织不当、审稿不严外,一个重要因素,是有些译者的中外文水平不高,态度不严肃,责任心差。此外,名著译本出版中侵权现象严重。某些出版社漠视译者和原出版社的权益,未经后者同意就随意使用其译文,有的甚至肆意剽窃、抄袭他人成果,改头换面;更有甚者,有的还原封不动全盘照收,或者偷换译者的名字。前几年,中国作协、中国译协和中国版协在北京联合召开过“制止出版活动中侵权行为座谈会”,声讨这种恶劣行径,要求政府有关部门严肃法纪,社会各界加强舆论监督,遵守《著作权法》。
我国广大翻译工作者为支持我国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作出了积极贡献。与此同时,也出现许多值得忧虑的问题。如有的企业花巨额外汇从国外引进设备,由于技术资料译文质量差,技术人员看不懂,给国家和企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我国对外出口商品的外文说明,许多译文质量低劣,从而影响了海外销售;我国许多名胜古迹和旅游景点介绍、路牌、标语和各类广告的译文错误百出,贻笑大方;我国翻译出版的外宣品,尽管印刷和装潢有所改进,但外文翻译质量低、差错率高,影响了外宣效果;我国的口译水平亟待提高;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对此,中国译协除号召翻译工作者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加强社会责任感,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也曾多次向社会和有关部门呼吁对翻译事业的状况多加关心,对翻译行业加强监督与管理,但收效甚微。今天,我愿借此机会,代表中国译协和全国广大翻译工作者,再次大声疾呼:我们对上述种种问题,再也不能习以为常、熟视无睹了。
最近,党和政府提出科教兴国的基本国策,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我们认为,这个基本国策,具体落实到翻译界,应包括提高翻译地位,改革翻译职称认定的方法,推行翻译资格考核制度,加强翻译市场管理等一系列内容,希望社会有关部门能重视翻译界和翻译有关部门的代表,进行调研和综合治理。这里,我们向政府有关部门及会建议:
(1).在高等外语校设翻译系或办专门的翻译学院,培养不同层次和不同专业(特别是经贸、法律、科技等专业)的翻译人员。翻译教学应是个独立的跨学科的专业,而不仅是外语教学的一部分,因为要真作好翻译工作,不仅要掌握两种或多种语言,了解两种或多种文化,懂得翻译理论和技巧,而且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高级翻译人员还有较高的表达和写作能力。二次世界大大战以后,发达国家许多大学纷纷设立翻译系和翻译学院,而我国在这方面落后了几十年。
(2).加强翻译教学与翻译市场(即用人单位)的联系,注意学用结合。目前外语院毕业生走上专业翻译的工作岗位,需要三五年的实践才能入门。外语教学和们又无暇了解用人单位的情况,造成理论、教学与翻译市场的实际相互脱节,这种情况亟待改变。
(3).建立新的翻译资格考核制度。翻译市场缺乏必要的宏观管理也是翻译质量低劣的原因之一。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仅由新闻出版署规定稿费标准是不够的。在不少发达国家,一般都由翻译协会或设有全国性专门独立机构,对翻译人员进行资格考核并颁发证书,用人单位根据证书确定稿酬标准。这种考试每年举行一次,翻译人员要升级必通过考试,才能进入市场。我国现有会讦律师等资格考核制度,对于翻译也应设有这种制度。
(4).大力开展翻译批评。目前,我国翻译出版界有种不良风气,某部译作问世,往往是赞美者多,批评者少。翻译方面假冒伪劣甚至剽窃盗版现象,很少受到曝光,这无形中等于鼓励和纵容侵权和粗制滥造。要改变现状,就必须动员各类翻译期刊乃至新闻媒体大力开展翻译批评。
(三)积极开辟新途径,逐步解决困扰译协发展的经费不足的难题。目前,经费短缺是困扰我们协会发展的无法回避的实际问题。无论是中国译协及其所属的各专业翻译委员会,还是各地译协,都不同程度地面临同一难题。中国译协是按照计划经济的条件下社团模式建立的,过去召开全国性会议和组织活动主要靠国家拨款。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在国家财政对一般社团“断奶”的条件下,经费困难的问题日趋尖锐。我们需要积极开辟途径,逐步解决这个难题。中国译协的章程要求我们开展翻译咨询和翻译服务工作。我们可以在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服务的同时,为译协的活动积累资金。我们也应该广泛寻求资助,尽可能通过资助建立译协基金,或筹集相当数量的活动资金,以求缓解这方面的矛盾。
?
各位理事、各位特邀代表:
即将到来的21世纪,充满着机遇和挑战。祖国在前进,世界在发展,中国译协及全国广大翻译工作者应该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开拓进取,改进译协工作,繁荣我国的翻译事业,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为推动两个文明建设和祖国的富强作出新的贡献。
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章程
(1998年11月5日第四届全国理事会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翻译工作者的全国性群众学术团体,是中央机关和各省、自治区、市(含计划单列城市)翻译工作者协会(含学会)的联合组织,具有社会团体法人资格。
第二条 本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团结和组织全国翻译工作者开展翻译工作的研究和学术交流,提高我国翻译工作者的水平,促进对外文化交流,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奋斗。
第二章 任 务
第三条 本会的主要任务是:
(一)团结全国翻译工作者,包括港澳地区和台湾省以及海外侨胞和华裔中的翻译工作者,开展和加强翻译界之间的联系和合作,繁荣翻译事业;
(二)举办各种与翻译有关的学术研讨会、报告会和其它学术交流活动;
(三)组织会员为社会服务,开展翻译、翻译咨询和办学等工作;
(四)加强与国外同行业组织之间的联系和合作,推进中外翻译学术交流,增进友好往来;
(五)维护翻译工作者的合法权利和正当利益;
(六)出版会刊,编印翻译学术资料和书籍,宣传翻译事业。
第三章 会 员
第四条 本会实行团体会员制。凡经民政部门批准的中央机关翻译工作者协会、各省、自治区、市(含计划单列城市)翻译工作者协会(含学会)均可申请加入本会,经本会常务理事会批准后,即为本会团体会员。本会对本组织的各协会负有协调、联络和业务指导的责任。
第五条 本会会员享有以下权利:
(一)推举理事参加全国理事会会议;
(二)选派代表参加本会组织的学术交流和有关活动;
(三)对本会工作进行监督,提出批评和建议;
(四)优先取得本会编辑出版的书刊和资料;
(五)有退会的自由。
第六条 本会会员有以下义务:
(一)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本会章程,执行本会的决议;
(二)积极完成本会委托的工作和任务;
(三)主动和本会保持经常性联系,主动向本会提供学术论文和有关翻译资料,对发展翻译事业提出建议和设想;
(四)开展国内外翻译咨询服务、文化科技交流以及办学事业的合作;
(五)按本会规定交纳会费。
第七条 港澳地区、台湾省以及海外侨胞和华裔中的翻译工作者,可以成为本会的通讯会员。
第四章 组 织
第八条 本会最高权力机构为全国理事会。全国理事会名额和名额分配由上届常务理事会确定。全国理事会由在京中央有关单位和各地团体会员按本会分配的名额分别推举产生。全国理事会任期五年,理事因故脱离原推举单位,其缺额由推举单位依本章程另行推举。在京中央机关和在京军事部门产生的理事视同团体会员产生的理事。
第九条 全国理事会推举若干理事组成常务理事会,在全国理事会会议闭会期间负责本会的领导工作;全国理事会推举会长一人、常务副会长和副会长若干人,秘书长和常务副秘书长各一人,主持本会的日常工作。
第十条 本会聘请老一辈翻译家担任名誉会长、顾问和名誉理事,就本会的各项活动给予指导。名誉会长和顾问由全国理事会推举通过;名誉理事由常务理事会推举通过。
第十一条 全国理事会会议每五年举行一次,必要时由常务理事会决定提前或延期召开。全国理事会会议的职权是:
(一)听取和审议常务理事会的工作报告;
(二)讨论并决定协会的工作方针和重大事项;
(三)通过或修改协会章程。
第十二条 在会长和常务副会长的领导下,秘书长和常务副秘书长负责本会的日常工作,领导译协办事机构。
第十三条 本会设社会科学、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民族语文、军事科学、外事(含外交、经贸、旅游、口译)、对外传播、中译外、翻译理论和翻译教学等翻译学术委员会,负责规划、指导、组织本专业有关翻译工作的学术活动,委员会委员和负责人由常务理事会聘任。
第五章 经 费
第十四条 本会经费来源:
(一)会员会费;
(二)有关单位、个人的资助和捐赠;
(三)本会建立的基金。
第十五条 本会根据国家规定建立财会制度。
第六章 附 则
第十六条 本章程由全国理事会会议通过后施行。本章程的修改权属全国理事会;解释权属常务理事会。
第十七条 本会须终止活动时应由三分之一常务理事提出,经全国理事会二分之一以上的理事通过,并报民政部门核准后方可生效。
第十八条 本会设在北京。
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
第四届全国理事会领导机构成员和理事名单
(1998年11月5日第四届全国理事会会议通过)
名誉会长 巴 金 黄 华
名誉事理(以姓氏笔画为序)
马 蒙 王应睐 卞之琳 戈宝权 水天同
田德望 叶君健 叶笃庄 刘重德 朱维之
朱谱萱 汤钟琰 何 匡 何锡麟 李 莎(女)
李鸿范(蒙) 吴文焘 吴富恒 陈占元 陈必娣(女)
陈冰夷 陈 原 陈翰笙 肖 乾(蒙)沙博里
汪德昭 阿不都沙拉木?阿巴斯(维) 杨季康(女)
杨放之 杨宪益 张伯衡 张威廉 张香山
张香桐 林 林 季羡林 金万善(朝)金克木
孟鞠如 赵安博 赵瑞蕻 施垫存 洛布桑(蒙)
爱泼斯坦 唐明照 高拱宸(维)黄 源 梅 益
赖恬昌 钱伟长 谢冰心(女)楼适夷 德 林(锡伯)
戴鸣钟 魏璐诗(女)
顾问 叶水夫 浦寿昌
会长 宋书声
第一常务副会长 赵常谦
常务副会长 (以姓氏笔画为序)
刘习良 李越然 林戊荪 阎明复
副会长(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效贤(女) 王耀臣 尹承东 孙天义 过家鼎
刘品大 刘德有 李大万(朝) 李文俊 李亚舒
张柏然 草 婴 钱自强 蔡祖铭 黎 导
常务理事(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效贤(女) 王 晨 王新善 王耀臣 尹承东
孙天义 孙承唐 过家鼎 李 丹 李大万(朝)
李文俊 李亚舒 李朋义 李越然 任吉生(女)
朱英璜 刘习良 刘品大 刘德有 许季鸿
宋书声 宋锡柱 陈寿朋 汪国庆 沈仁干
杨德炎 张世斌 张建华 张柏然 林戊荪
易克信 赵仲元 赵常谦 哈图卓日克(蒙)
草 婴 钱自强 徐明强 夏海涛 晏 勤
黄友义(回) 阎明复 韩建国 程镇球 蔡祖铭
黎 导 戴 贤(藏)
秘书长 黄友义(回)
常务副秘书长 孙承唐
副秘书长(以姓氏笔画为序)
任小萍(女) 任吉生(女) 李 丹 吴克良(女) 张世斌
哈图卓日克(蒙) 夏海涛 徐亚男(女) 徐式谷
徐明强 晏 勤
理事(以姓氏笔画为序)
丁亚梅(女) 丁明安 丁祖诒 丁树德 刀爱国(傣)
于明学 马 珂 王文融 王世勋 王 宁
王永贵 王弄笙(女) 王贤才 王金圣 王国振
王金铃 王 复(女) 王 胜 王效贤(女)王晓飞(女)
王 晨 王誉公 王新善 王锡君 王耀臣
区 鉷 方梦之 尹承东 韦立兵
艾力?扎依提(维) 左自鸣(女) 叶水夫 卢永福
卢思源 冯 斗(女) 冯永彬 白振义 兰晓石(畲)
古绪满 石佩琦 石晓洪(女)田锡钊 边彦耀
卡克西(哈) 吕同六 吕国军 任小萍(女)任吉生(女)
向世武 色拉哈扎布(蒙) 色音乌力吉(蒙)
次仁曲杰(藏) 次仁顿珠(藏) 朱汉洲
朱英璜 朱通伯 朱 渊 刘士聪 刘习良
刘宁生 刘汉明 刘 欣(女)刘和平(女)刘宗和
刘金锁(蒙) 刘品大 刘洪才 刘贵云 刘靖之
刘慈勤(女) 刘德有 齐平景 安 危 许 钧
许季鸿 过家鼎 庄绎传 仲跻昆 华泉坤
孙文方 孙天义 孙书柱 孙承唐 孙国强
孙致礼 孙 铢(女) 师淑云(女)杨自俭 杨寿康
杨武能 杨秀琴(女) 杨 柳(女)杨哲三 杨福生
杨德炎 杨蕴华(女) 苏永成(回)苏启运 李大万(朝)
李之义 李 丹 李文俊 李 成 李亚舒
李朋义 李法森 李国南 李国清 李明馥(朝)
李 佩(女) 李家渔 李留根 李荫寰 李培进
李越然 李毓榛 吴文智 吴 冰(女)吴伟雄
吴克良(女) 吴国良 吴益保 吴晓云 吴 澄
何宏江 何克敬 沈仁干 陆谷孙 宋书声
宋秀华(女) 宋锡柱 杜瑞清 库尔玛希(哈)
狄玉明 汤 杰 汤德馨 张世斌 张邦栋
张志军 张志明 张建华 张柏然 张道一
张 黎 张 翼 陆孝修 阿不来提?依明(维)
阿 华(藏) 陈小慰(女) 陈文生 陈正发 陈众议
陈宏薇(女) 陈寿朋 陈建华 陈宗鑫(女)陈昭夏(女)
陈桂钧 陈海若 陈毓贵 汪国庆 林戊荪
林本椿 林守文 林全庄 林汝昌 林 菁(女)
林穗芳 郁其烨 易克信 图 门(蒙)周明德
周秋麟 屈六生 范公保(藏)竺祖慈 金圣华(女)
金绍卿 旺 久(藏) 罗国林 罗选民 罗新璋
孟广钧 草 婴 荣如德 郝克琦(女)郝建恒
赵文利 赵汉生 赵仲元 赵宇辉 赵 波
赵松毓(白) 赵常谦 哈图卓日克(蒙) 俞福祥
俞灏东 姜炳信 修 刚 柏敬泽 胡文建
胡兆云 胡全生 胡孝申 胡宗泰 胡家峦
秭 佩 姚暨荣 郦伯贤 袁荣生 袁勋培
夏仲翼 夏 玫(女) 夏海涛 侯明古 侯贵信
徐东华 徐仲伦 徐式谷 徐亚男(女) 徐进先
徐志仁 徐明强 徐炳勋 徐振强 晏 勤
秦傲松 耿龙明 钱自强 钱绍昌 郭凤山
郭安定 郭建中 郭建民 郭俊峰 郭振宗
高文杰 高 莽 高 銛 阎明复 浦寿昌
涂纪亮 凌 原 章祖德 黄友义(回)黄平西(壮)
黄永强 黄为葳 黄志良 黄宏煦 黄宝生
黄建华 黄源深 黄震华 绿 原 梅花(女,蒙)
银恭喜 盛宏至 曹明伦 曹 莉(女) 彭仁东
董宁川 董乐山 蒋仁祥 蒋坚松 蒋 路
韩建国 程基沛 程福惠(女)程镇球 谢卓杰
鲁仲达 鲍世修 鲍 刚 雷湘平(女)裘克安
赖铭传 缪炽明 蔡祖铭 翟劲松 廖震全(女)
谭秀珠(女) 谭 林 谭荣根 潘熙祥 穆方顺
穆 雷(女,满) 黎 导 黎难秋 黎翠珍(女)
戴 贤(藏) 魏司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