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贵信和夫人熊金雁
一个冬日的午后,在北京外交公寓,侯贵信大使接受了记者的采访。记者眼前的侯大使精神矍铄、衣着时尚,丝毫不像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在采访中,他与记者聊起了自己的法语世界和外交经历。
与法语结缘
1950年,9岁的侯贵信跟随父母辗转多地后在天津塘沽安了家,在这里他上了小学、初中,度过了难忘的少年时光。1957年他考上了天津铁路中学(天津扶轮中学)。因为喜欢文科,他的理想是搞创作或者是研究哲学,却没有想过自己会和外语结缘。1960年高中毕业后,他被保送到北京外国语大学留苏预备部学习俄语,并准备赴苏联留学。然而,由于中苏关系变化,侯贵信被分配到法语专业学习,从此他的命运与法语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1965年2月,原本学制五年的侯贵信提前半年毕业,随后被分配到外交部工作,开始了外交生涯。刚到外交部不久,他就迎来了第一项任务,前往非洲马里,为中国援建马里的专家组担任翻译工作。平生第一次到非洲的侯贵信克服重重困难,在3个月的时间里圆满完成了任务。因为工作出色,他在马里又继续工作了3个月。1964年1月中法建交后,两国交流频繁。1965年10月,侯贵信作为第二批大学毕业进修生被派往法国格勒诺布尔大学进修法语。
任驻马赛、摩纳哥总领事
1970年2月,侯贵信进入外交部翻译室。他告诉记者,翻译室主要负责为国家领导人和外交部领导的出访、外国领导人来访和国际会议提供口译和笔译服务,同时也负责国家外交文件、文书的翻译工作。在这段时间,他为很多党和国家的老一辈领导人担任过翻译,并从这些领导人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使他受益终生。
1979年1月,侯贵信被派往中国驻法国大使馆工作,先后担任随员、三秘、二秘,并连续给三任驻法大使担任翻译。1980年的一天,时任驻法大使的姚广应邀到法国参议院作报告,侯贵信为在场的法国议员们做了现场翻译。发言结束后,参议员们对大使的讲话和侯贵信的翻译报以热烈的掌声,参议长波埃也惊叹中国居然还有这样的法语人才,后来,波埃特地给中国使馆写信,赞扬侯贵信的优秀表现。
在法国工作了四年半后,侯贵信又回到外交部翻译室工作,任法文处处长、翻译室副主任,负责翻译室的法语翻译工作。从翻译岗位到驻外使馆,再回到翻译岗位,经过不同工作岗位的历练,侯贵信不但在翻译业务上,而且在其他外交工作中都得到了全面的锻炼。1993年1月,侯贵信被任命为中国驻法国马赛总领事。1995年中国与摩纳哥公国建立领事关系,侯贵信兼任驻摩纳哥首任总领事。这期间,侯贵信发挥自己的法语优势,广交各界朋友,促进了两国友好、文化交流和经贸关系的不断发展,同时也维护了华人华侨和留学生的权益。
出使塞舌尔
2000年到2002年,侯贵信被任命为驻塞舌尔大使。非洲岛国塞舌尔地处印度洋,位于欧亚非中心地带,战略地位重要,人均收入为非洲最高。塞舌尔是著名的旅游胜地,这里风景秀丽、社会安定。除了白色的沙滩,碧绿恬静的海水,让他永远难忘的就是塞舌尔的领导人和那里的人民。
侯贵信大使在任的两年多时间里,结交了所有塞舌尔主要的领导人。他告诉记者,塞舌尔的首任总统曼卡姆有四分之一的中国血统,他的祖父是中国人。2001年,中塞建交25周年时他和夫人应邀到中国访问了10天,去了很多地方,包括回到自己祖籍广东,对中国有了更深的了解。回塞以后他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报刊上及很多场合介绍中国的发展和进步。
侯大使说,当地人了解中国,要比中国了解塞舌尔多。另外,在塞舌尔有很多华人,最早在1863年就有华人到塞舌尔定居,这些华人对促进两国关系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也促进了塞舌尔对中国的了解,今天在塞舌尔8万多人口当中,约有600华人,其中不乏担任一定职务的华裔官员。如今,两国各项交流频繁。
热爱翻译工作
2002年底,侯贵信大使退休。然而,他却没有离开热爱的翻译工作。这一年,他被聘为外交部外语专家,如今,他每周都要到翻译室去上班,负责外交文件法译文的审定稿工作,并培训年轻翻译。他对记者说:“到现在已经45年了,我做翻译工作没有停歇过,我的外交生涯和翻译工作密不可分。”
在45年的翻译生涯中,侯贵信大使发表译著200万字以上。翻译了《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契诃夫传》等多部著作,并主持编著了《汉法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综合词典》等工具书。目前,他还兼任全国翻译资格(水平)考试法语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译协理事、外交部翻译协会顾问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侯贵信大使坦言,他最热爱的是翻译工作。他说,作为中国的外交官,不管在哪个工作岗位上,职责都是坚决捍卫国家的利益。“只要身体条件允许的话我会继续在外交岗位上干下去。”